截至一季度入庫項目落地率僅21.7%,PPP仍長路漫漫
近兩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大力推廣,PPP已經成為資本市場家喻戶曉的熱詞,各種會議論壇、專家報告,幾乎無一不涉及PPP。作為我國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之一,PPP無疑正在發揮著積極的牽引作用。
然而,隨著模式的深入推廣應用,效果不夠理想、回報機制不夠明確、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其中項目落地率低的問題一直較為突出,也是專家人士討論的重點話題。
截至3月末入庫項目的落地率21.7% 示范項目落地率35.1%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的統計,截至2016年3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7721個(執行庫項目646個,儲備庫7075個),總投資87802.47億元。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入庫項目的落地率為21.7%。
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入庫共232個,其中24個處于識別階段,93個處于準備階段,42個處于采購階段,73個處于執行階段,尚無項目進入移交階段。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3月末示范項目落地率為35.1%。
3月末按實施階段統計的中央財政示范項目數
從地域來看,在入庫項目數上,貴州、山東(含青島)、四川、河南、新疆位居前五名,合計占入庫項目總數的56.8%;在入庫項目投資排上,山東(含青島)、貴州、云南、河南、四川、江蘇位居前六名,合計占入庫項目總投資的51.9%。
PPP項目數地域分布情況
從行業類別來看,截至一季度,市政工程類PPP項目數最多,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業為406個,占比5%。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3月起,已將“污水處理”二級行業由“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一級行業劃分至“市政工程”一級行業,同時“市政工程”行業中還包括“垃圾處理”、“海綿城市”等二級行業。
3月末與1月末市政工程類PPP項目數對比
“雷聲大雨點小” 原因多樣
國內PPP項目的投資額巨大,不過總體上來看,長期以來簽約率仍然偏低,一直存在“雷聲大雨點小”、表面炒得火熱,實際遭受冷遇的情況。
究其原因,《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總結出了三點:一是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僅將PPP模式視為一種融資手段,沒有把精力放到轉變體制機制、保證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上;二是PPP多為長期投資,期間政策能否保持一致,是投資者的最大顧慮;三是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合PPP模式。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近日表示,“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不太重視如何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他認為,解決PPP項目簽約率低的問題,首要要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投資司司長許昆林也表示,要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在PPP項目中的關鍵作用,合理確定價格收費標準、運營年限,保障社會投資者合理的收益,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公私合作(PPP)研究院院長徐飛則認為,PPP立法的缺失是阻礙社會資金參與其中的關鍵。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王守清認為,要推進PPP項目良好發展,還需要建立公眾參與決策和監管機制。
此外,PPP簽約率低也與項目考核時間較長有關。2014年下半年我國才開始大范圍推廣PPP項目,很多企業則是從2015年才開始接觸、運作。多數PPP項目投資巨大,企業在投資前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曾表示,“PPP項目如何實施和運營,只有充分評估以后,社會資本才會真正下定決心和政府合作,這需要一定時間。”
PPP是指政府與私營商簽訂長期協議,授權私營商代替政府建設、運營或管理公共基礎設施并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最早由英國政府于1992年開始應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歐洲的PPP模式已經比較成熟。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所需資金總量十分巨大,單獨依靠財政資金難以完成,通過PPP方式引入社會投資以補充財政資金,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是,我國的PPP之路才剛剛開始不久,難免遇到各種問題,只有不斷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修正,才能把后面的路走遠、走好。
深圳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續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發出污水處理及固廢處理專利技術23項,為各層次環保投資運營公司、地方骨干環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鎮兩污治理解決方案,并涵蓋設備銷售、托管運營、技術管理平臺輸出等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服務。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