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論深圳污水就地處理的必要性
據《2014年度深圳市環境狀況公報》報道,坪山河污染持續加重,布吉河、大沙河、觀瀾河和沙灣河明顯加重,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處于劣四類標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地下管網建設的滯后性,導致污水直排水體,這直接影響了水質提升的效果,轄區水污染的治理成效與深圳生態文明的國際形象,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地位極不相稱,已成為制約深圳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以往做法是通過計算覆蓋管網,修建城市地下污水管道,想當然地布置市政管網,然后設法集中起來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這種方式往往治標不治本。而不是通過就地分散式污水處理達到源頭截污的目的。
在城區,隨著房地產的迅速崛起,地下排污管網建設已經落后于地面建設速度。在市政管網未覆蓋的郊區和偏遠山區,人們產生的生活污水、餐飲廢水等難以接通城市污水處理廠。若在這些地方修建地下管網,管網長導致建設成本高,存在管網的基建投資成本遠高于居民搬遷的成本,同時安裝供水管網和污水管道系統的費用幾乎比建造集中處理設施的費用高出許多。當考慮到建立和維修配水和集水管道的費用時,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在費用上的優點將大大削弱,這些無疑均限制了地下污水管網在這些地方的普及。
污水處理廠質、量難以滿足需求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一線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容納的人口也迅速增加,而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按當年的人口規模,產生水量等參數興建的,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的大量生活污水讓城市污水處理廠無法全部收納和處理。加上國家新處理標準的出臺,出水考核項目的增加、水質指標標準的提高,許多原有的污水處理廠都面臨著工藝改造的實際問題,而提升改造的費用來源和時間進度都制約了污水的及時有效處理。
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不夠和出水標準相對偏低(如南山、濱河、蛇口污水處理廠等),使部分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成為“污染源”。如按達標排放需對現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廠區擴容改造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層層審批,從前期調研到提標改造完成的時間往往較長,況且提標改造所需資金落實尚需時日。這些都導致污水未達標排放或直排,加劇了流域水體污染程度。
缺乏系統規劃
深圳市每年在治理污水上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不少。由于缺乏統一、科學的規劃,這樣的治理卻往往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怪圈。在對茅洲河、龍崗河、觀瀾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時,治污設施特別是管網建設相對滯后,市政管網的建設遠遠落后于房地產項目的建設。加上人們產生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排入雨水管,排水管網錯接亂排,雨季時雨污混流是困擾集中處理的一個大問題。同時污水轉輸系統存在瓶頸,以致于污水不能及時送往相關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如圖:紅樹林保護區區域里所見排洪口水質狀況
注:圖片由深圳綠源保護組織提供。
治理模式缺位
由于經濟發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深圳轄區河流所接納的污水量也成倍增加,已經嚴重超過河流的自凈能力,河流的生態功能基本喪失。如何治理這些早已不堪重負的河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以往政府的做法是通過計算覆蓋管網,修建城市地下污水管道,想當然地布置市政管網,然后設法集中起來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這種方式往往治標不治本,而不是通過就地分散式污水處理達到源頭截污的目的。
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適用于分散廣、市政管網收集難度高的地區,具有經濟、實用、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等特點,分散式污水治理模式,即污水就地收集、就地處理和就地回用,無需新建排水管網和中水回用管網,減少了投資。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結合的模式,是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的有效解決方案,有利于提高深圳污水處理率、加快城區水環境的改善。若進一步將處理后的中水作為市政用水,可解決本市20%的供水需求,大大減少水供應緊張的局面。污水就地分散處理是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有益補充,就地處理達標排放是立竿見影的截污措施,從污水源頭上加以控制。化集中處理為分散處理,有望為解決城區治污“盲區”難題提供新思路。
多方利益博弈
多年來,城市生活污水一直采取集中處理方式,已在決策層頭腦中形成共識。城市污水處理廠必須依賴完善的配套管網,而建設這些配套管往往涉及基建、管材、排水系統和工程發包等利益鏈,加上后期的運營和維修費用的碩大蛋糕令不少投資者們垂涎不已,他們費盡心思討好決策者,而決策者也為了自己的政績、形象工程和灰色利益往往與這些投資者們心領神會,共同形成利益輸送鏈。
決策者明知集中污水處理存在投資多、占地大和運營成本高等不足之處,對于無管網或管網建設中的地區,一直不采取就地分散處理,不從污水污染源頭上加以有效控制。不管就地分散處理工藝多么先進,處理效果多么明顯,投資和運營成本多么低廉,反正就是從骨髓里排斥就地分散處理方式,其實就是利益集團作祟,是對環境文明理念的沖突,是對法治社會觀念的踐踏。決策者眼睜睜看著深圳的這些河道被無數的排污口直排污水,對源頭上的必要截污置若罔聞,每年反復對河道挖了修、修了挖,在政績和面子工程上大興土木,以便保證工程上的延續性,達到多方利益的持續分配。
合續觀點:
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適用于不同程度的現場條件,能夠就地實現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并且投資和維護費用都不大。而集中污水處理存在污水收集難、管網投資高、占地面積大和施工不便等突出問題,治理成本高、周期長等缺點。
目前,在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區域,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建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生活污水處理。但是在管網建設相對滯后的城區、市政管網未覆蓋的郊區和偏遠山區等,進行集中式污水處理顯然不合時宜,需要集中式污水處理和就地分散式污水處理有機結合起來。
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水環境污染問題越演越烈,成為影響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污水處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決策、處理方式、處理工藝和運營主體等多個方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息息相關,采用什么方式處理和達到什么樣的處理效果牽動著政府和廣大民眾的心。決策者應擯除浮夸主義、面子工程等本位思想,從恢復原有生態功能、營造美麗生態環境的基本立場上出發,在處理模式和方式上要有的放矢,堅持分散處理和集中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就地分散式污水處理和集中處理是污水處理的兩種不可缺少又不能替代的形式,兩者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在管網完善、人口集中的城區采用集中處理方式,市政管網未覆蓋郊區、山區和工業園區要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式污水就地處理排放,在污水源頭上截污治污,徹底根治水環境污染苗頭,將成為提高污水處理率甚至河流綜合治理效率的發展趨勢。
原文作者:環境工程博士后--裴廷權
深圳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續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發出污水處理技術17項,為各層次環保投資運營公司、地方骨干環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鎮兩污治理解決方案,并涵蓋設備銷售、托管運營、技術管理平臺輸出等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服務。
中國城鎮環境治理系統解決服務商
微信號:hexuhj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