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環保產業能否擁有更多期待?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較大篇幅論述了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引起廣泛關注。隨后,節能環保產業被當作十大“錢景”行業,頭一次在“兩會”成為熱詞,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但對于很多“前輩”環保企業家們來說,環保熱度的持續上升,也未必都帶來“好消息”。比如各路資本以無視成本底線的超低價獲得項目,引發行業惡性競爭;不少民營企業家抱怨有利可圖的PPP項目大多落入央企、國企手中;為扶持本地區的節能環保產業,有不少“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政策出臺……
幾年前,當它被初次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民經濟新支柱提法的時候,企業家們呼吁政府放開市場、釋放需求。而隨著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相關治理、監測、修復等市場次第放開,政企合作成為國策,規則、公平、理性,這些取而代之成為環保產業界討論的新關鍵詞。
必須指出,與其他新興行業不同,環保產業有特殊的屬性。其中,作為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的物質基礎,其本質是政企雙方聯手為公眾提供性價比高的環境公共產品和服務;而產業能否健康蓬勃發展,也離不開雙方真正有效率的合作。特別是具有引導性的政府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環保產業發展的走向。
為什么國內市場曾經有那么多山寨手機、淘寶同款?那是因為有相當數量消費能力有限、選擇犧牲品質而只去追求符號的消費群體。而當大批“不辭辛苦從海外背馬桶蓋電飯煲”的消費群體出現時,也就意味著對中國制造的品質和創新力提出了真切的需求,于是供給側改革恰逢其時。
在環保產業,不可否認也會有這樣的階段。但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地方政府選擇或開始選擇有實力的專業企業為合作伙伴,幫助顯著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在“十三五”和更遠的未來,我們希望地方政府一方面相信市場力量,尊重市場規則,真正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節能環保產業的活力;另一方面,其在代表公眾采購環保項目和服務時,也要開始做理性的“消費者”。
我們也相信“識貨”的地方政府會越來越多,圍繞治理工程的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體系會建立、完善。
而對于身處其中或是意圖加入環保產業的企業而言,也應目光長遠,有責任,有追求。
當顛覆既有商業規則的“野蠻人”大批出現時,明晰企業競爭力,蓄積創新力,調整發展方向的步伐應該快一點,再快一點。
比如,綜合環境服務商應從單個項目的廝殺中脫身,憑借積累多年的專業優勢為地方環境治理制定全面解決方案,在城市發展中尋求更大、更持續的市場空間;比如中小企業,保持細分領域的技術優勢,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能找到自己的市場位置。
當垃圾、污水項目競爭白熱化而企業發展受限時,企業家們應該看到,中國的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還有太多亟待發力的領域,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通力合作,特別是需要后者貢獻富于效率和專業性的解決方案。
眼下黑臭河道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土壤修復與開發、VOCs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城市廢棄物綜合利用與處置……這些動輒就有百億、千億市場的領域,還存在太多技術、解決方案、模式的空白;而資本市場的活躍,信息技術的革新,也給企業提供了更多變革的可能。
來源:中國水網
深圳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續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發出污水處理及固廢處理專利技術57項,為各層次環保投資運營公司、地方骨干環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鎮兩污治理解決方案,并涵蓋設備銷售、托管運營、技術管理平臺輸出等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服務。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