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解鎖環保密鑰,產業想像空間持續加大
節能環保產業真正嘗到了政策紅利帶來的“甜頭”,十三五作為國家重要的綠色發展的機遇期,對節能環保產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開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的“密鑰”將被找到。
“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這是節能環保產業第二次以“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身份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是李克強總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隨著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開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的“密鑰”將被找到,借用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所言:“在結構性調整中,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產業,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新動能。”
環保行業不僅能降低能耗,還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一個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產業。
綠色發展、供給側改革,宏觀戰略釋放騰飛動能,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邏輯也可借此契機得以重構。
目前,資源利用效率低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益。經濟雖然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但產品要向中高端發展,盡可能減少低端產品的產出。在這個過程中,節能環保的特點和優勢就出來了。據測算,“十三五”期間要完成能耗目標,僅節能工程就要投入約1.2萬億人民幣。
提高節能環保產業的增速,能夠解決大概30-50萬人的就業,產生6000億的投資需求。由于我國處于高速發展的城鎮化時期,一年增長的城市人口數量相當于歐洲一個中型國家,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活垃圾的排放,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所說,“在未來一段時間,環保企業在我國不光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在GDP發展過程中也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技術裝備迅速升級,產業領域不斷擴大,整個產業已初具規模,張安華表示,節能環保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融合將迎來快速發展,將會因一些新的細分領域的形成而產生一批兼容并蓄的跨界新興企業,“過去看似沒有價值的一些環境數據,其應有價值會逐步得到發現和體現,一些擁有數據資源的企業將會成為促成節能環保產業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重組和重構的重要力量”。企業間的并購案例會不斷增加,真正意義上的節能環保綜合服務商會逐步涌現和增多。
此外,環保部設置的水、大氣、土壤三個環境管理司,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2016年工業節能監察重點工作計劃》,及關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都將推進環境監測體制改革,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PE投資負責人顧海就表示,政策對節能環保二級市場的利好不言而喻,“國家對節能環保產業的大力扶持,也指明了方向,很明顯,我國的環保板塊估值水平每年都在提升,所以在節能環保二級市場的投資力度也會增加,過去它是一個很小的板塊,隨著上市公司的增加,未來的預期向好份額也在提升。但是畢竟和其他的產業相比,節能環保產業在二級市場所占的份額還是非常小的,不到百分之一,這也意味著節能環保市場空間還是很大。”
資本市場的節能環保公司也越來越多,從環保企業的資本運作看,其退出渠道也比較多元、便捷。據悉,在“十二五”期間,登陸新三板的節能公司就有155家,通過增發累計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從IPO退出渠道看,目前中國A股環保上市公司僅有50家左右,環保企業處在不斷向二級市場擴充的階段。相信,在政策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節能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將創造更大的輝煌。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深圳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續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發出污水處理及固廢處理專利技術57項,為各層次環保投資運營公司、地方骨干環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鎮兩污治理解決方案,并涵蓋設備銷售、托管運營、技術管理平臺輸出等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服務。







微信公眾平臺